阅读推荐
陶杰是香港的一位作家,经常发布一些讽刺、批评中国文化陋习的文章,他的文章中体现出的立场比较偏向欧美,所以有很多人批评他“崇洋媚外”,这一篇《奴隶与奴才》就褒扬了西方“奴隶”的反抗精神,而讽刺了中国“奴才”的逆来顺受或者是甘愿为奴,以当奴才为乐。
有声节目
阅读评论
不过至少在这一篇《奴隶与奴才》中,我不认为通过赞扬西方勇于反抗的奴隶而讽刺中国人的“奴性”是一种崇洋媚外。鲁迅先生有一篇杂文名为《漫与》,其实就有关于“奴隶”和“奴才”的区分——“奴隶”是挣扎着想要挣脱却不得不套上镣铐,而“奴才”是甘愿着为奴,从“主人”那里得到些残羹剩饭的赏赐就很满足,且试图让别人加入自己的行列。
中国盛产“奴才”,我深以为然。中华民族的“奴性”在我看来真的可以算是根深蒂固,就算如今我们这个国家日渐强盛也并没有能消磨掉有些人骨子里的这种“奴性”。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了“奴才”这一个阶级,但是阿谀奉承的嘴脸却从来没有减少。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少“创造力”,我们僵化的应试教育是遏制“创造力”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许多“前辈”大肆宣扬“拍马屁”这样的所谓的“职场/官场规则”,这也是一种“奴性”,扼杀了“创造力”的奴性——奴才没有完善的自我人格,只能迎合主人获得小恩小惠。
不仅仅是在“创造力”的方面,我们的国家虽然日渐强盛,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中尚存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大多数人对这种“不公平”司空见惯,逆来顺受;有一部人选择“反抗”,而在反抗的过程中,被施以小恩小惠,获得了高于普罗大众的利益,便放弃了继续反抗,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奴性”在作祟。
节目下载
[download]https://img.ugediao.com/radio/nuxing.mp3[/download]
《奴隶与奴才》陶杰 原文阅读
《漫与》鲁迅 原文阅读
本文图片来源:unsplash
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