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地基不牢的危楼倒塌以后,还会有更高的高楼拔地而起。至于后继者会否也终究化为废墟,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自李彦宏的头顶被浇了一瓶水之后,又引发了一次全民批判百度的热潮。纵观中外古今,以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形象示人的受害者,委实罕见。
关于“百度”这个命名极具古典美浪漫的互联网产品风评何以至此,我并不打算浪费笔墨。无论是“莆田医疗广告”,还是方可成的那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都是可以将百度钉死于耻辱柱上的充足原因。
对于百度的前景,基本上所有人都给了悲观的预期,但说实话,这是无关紧要的。“百度”这种产品能存活至今而未被替代,本身就是奇葩的中文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奇观。
远比这个重要得多的,是有不少人对于“中文搜索领域”也给出了悲观的预期。
从某种角度上看,他们的预期也算得上“有理有据”,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目前中文内容平台都越来越封闭,宛若一个个信息孤岛。就像对于百度给自家充满了抄袭和洗稿等低质量信息的“百家号”平台引流的行为,很多人认为原因在于内容质量明显更高的平台如:微信订阅号等,并没有对百度开放抓取,百度无法索引到这些内容,因而只能自建一个内容平台。
基于这种情况,他们认为“中文搜索”将会逐渐被“智能推荐”所取代。中文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将不再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而是等待经过大数据调教后的feed流式的“信息投喂”。
对此,我持反对意见,中文搜索绝不会消亡。
与其说因为各家内容平台拒绝了百度的抓取而加速了传统意义上的“中文搜索引擎”名存实亡(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这里的传统意义上的中文搜索引擎特指百度),不如说是百度自己将优质内容拒之门外。
因为决定百度能否检索到优质信息的,从来不是哪家内容平台的选择,而是内容生产者的选择。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搜索引擎也是流量的重要来源入口,那为什么优质内容生产者愿意选择不会被百度索引到的微信订阅号,而选择“百家号”的却大多是抄袭者呢?
因为百度不尊重优质内容生产者。
对于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抓住“上游用户”都是极其重要的(或者说“核心用户”)。譬如运营一个游戏交流社区,就需要抓住能够撰写优质攻略的用户,因为他们才能吸引社区里其他的参与者。
那么对于百度,或者说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上游用户”是什么样的群体呢?
毫无疑问,传统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主要盈利来自于广告。那么购买百度竞价广告的莆田系医院是百度的“上游用户”吗?
并不是,愿意在百度投放广告,是因为广告可以被很多用户看到。那么频繁使用百度搜索服务的普通用户是百度的“上游用户”吗?
并不是,用户愿意使用百度的搜索服务,是因为可以通过百度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因此,能够生产百度服务使用者所需要的优质信息的“生产者”才是百度的“上游用户”。
而百度的种种排序算法,竞价广告,以及充满“垃圾信息”的百家号平台,都在不断压榨着“优质内容生产者”的心血。
当你费劲心力写了一篇技术型博文以后,被csdn之流采集,那么作为原创者的你就会立马无人问津。
当你殚精竭虑写了一篇影评之后,被百家号里随便一个发布者抄袭,那么作为原创者的你就会立马无人问津。
然后你还投诉无门。
所以技术博主宁愿在屏蔽百度抓取的github pages里写文章,优质内容生产者宁愿在屏蔽百度抓取的微信订阅号写文章。
各家内容平台之所以能在屏蔽百度抓取的情况下,还能获得内容生产者的青睐,恰恰是由于百度对这部分“上游用户”的漠视。
“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产品,“百度”因为畸形的环境垄断了中文搜索领域许多年,这从来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好产品,被淘汰也是大势所趋。
但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并不代表着一个领域的消亡,更不代表着一种高效获取优质信息的渠道就此阻塞。
当一个尊重“内容生产者”的搜索引擎面世,也许“信息孤岛”的情形就将改写。
当一个尊重“内容生产者”的搜索引擎面世,也许“信息孤岛”的情形就将改写。比如:DogeDoge
@苏笙: @DogeDoge 你听见了吗?
@苏笙: 再给我点时间,我的新搜索引擎正在开发中。
期待多吉搜索的崛起。
考试考了这个文章,太可恶了
@。: 方可成的那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