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中文摇滚”
近些年,中文“独立音乐”井喷之势,其中不乏有灵气乍现,有别于流水线工业化,让人顿感惊才绝艳的作品面世。
但更多的,却是打着“民谣”、“摇滚”等标签的粗劣之作,旋律上简单的编排,歌词上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让这类“垃圾”成为了另一种更低级的“流水线”。
关于“摇滚”这一不断演化产生的音乐流派,有许多乐评人给过不同或类似的定义,如今也发展出了无数个下级流派。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所理解的“摇滚”,主要有两个要素——副歌时强烈、富有激情的节奏;价值观中体现出的对现实的反叛及愤怒。
《烂泥》歌曲播放
《烂泥》歌词解读
与那些“流水线”作品截然相反的是,草东没有派对的第一张专辑《丑奴儿》中的这首《烂泥》,完美符合了我对“中文摇滚”的期冀。
毫无疑问,“摇滚”总是和“青少年”无法分割,甚至可以说,摇滚就是“青少年次文化”的一种衍生物。
摇滚乐中常常体现萌芽时期的青少年们关于“世界”或者说“现实”的一些困惑,以至于一些失望,一些不满,最终演变为一些愤怒,一些呐喊。
基于此,“摇滚”往往是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或者说对于“现实”给出了悲观的预期。
而《烂泥》的歌词中就体现出了这样的“悲观”——“美丽的一颗心”、“单纯的一首诗”、“干净的一幅画”、“天真的一句话”,都像是在隐喻干净纯白的“青春”,或者说是“年轻人”。
可最终这些美好的意象变成了“烂泥”、“讽刺”、“悲伤”、“噩梦”。
童稚时以为遍地如故事中那片乌托邦式的桃花源,后来发现现实却充满了阴暗和肮脏,价值观难免不会发生震荡。最终只能将这种落差产生的失望用直白而尖锐的句子,在充满愤怒的旋律中呐喊出来,成了如同《烂泥》中让无数人大呼过瘾的副歌:
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
我想要做的,有钱人都做过了。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
《烂泥》副歌中的几句词非常浅显而直白,但我还是想聊聊那一句“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在我们之前,早已有无数这种愤怒的声音,和我们如今的宣泄如出一辙,也和我们一样,没有造成任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