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历史观的《伴虎》 许嵩
中文歌里面,“中国风”是我偏爱的类型,但这首《伴虎》并不是一首典型的“古风歌曲”。这是因为《伴虎》的重点并不在于渲染古典美的意境,而在于表达创作者许嵩的“历史观”。
有人认为《伴虎》是通过历史汪洋中稀松平常的“伴君如伴虎”之类的典故,来隐喻甚至批判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念,因为这首歌体现出的并不只是类似于“鸟尽弓藏”这样的政治漩涡中的反复无常,我觉得更合理的解读是许嵩在《伴虎》中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和了解历史后的体悟。
《伴虎》 音乐播放
《伴虎》深度解读
“伴君如伴虎”这个词语出自《周易》,现在多用来表达权力与人性的黑暗面,一种“兔死狗烹”的君臣关系(或者说上下级关系)的阴晴不定、反复无常,但其实这首歌并不光是从“伴虎”这一角度表达了“世事无常”。
整首《伴虎》的旋律,绝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清冷”,许嵩的音色也一直有一种“淡泊”的气质。加上海浪和风的背景音,歌曲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营造一种“空旷渺远”的意境,直到歌曲最后的部分(3分40秒后),这种清冷的旋律才变得磅礴起来,许嵩的唱腔也开始饱含情绪的爆发。直到那一声悲怆的大笑声和最后撕裂的拉长音以及“吾皇万岁”的山呼,歌曲的情绪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其实这种旋律上的编排,恰恰也对应了歌词开头说的“这世界太多来去无常”,从一开始的“不贪不想”,到后面的“万人敬仰,举世无双”,就像是平静海面接触到飓风时产生的那种骇人巨变。
不光是君臣关系的无常,人对欲望的厌弃和追求,也是无常的。也许只要一点诱因,淡泊名利的人也会变得逐名逐利。不过,许嵩想要表达的还不止于此,在“万人敬仰,举世无双”后面,许嵩还有一句“最后一样,阵亡”。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许嵩不光是从历史中总结了“无常”的规律,也给出了自己的体悟——虚名终成空。我想大概这也是许嵩的创作态度形成的因素之一吧,就如同与《伴虎》同一张专辑“梦游计”收录的另一首《Play With Style》中唱得一样,许嵩的创作从不刻意讨好受众,从不刻意追逐潮流,而是更在乎自己思想的表达,而我也一直认为,以讨好受众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是最低级的艺术,以表达自我思想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艺术。
《伴虎》的歌词除了这种结构上的转变和“无常”观点的表达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例如“如果可以给我三千丈,白发苍苍,纸泻轻狂,浓墨飞扬”中体现出的文学性和古典美感;
例如“来者可追,文过饰非,谁说你对,我笑谁可悲”中的精妙化用和辛辣讽刺——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接舆说的那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原意是过去的已不可弥补,未来却还可以努力争取。但这句话在如今的使用,特别是政治中的使用,却总变成了粉饰错误的说辞,最可笑的是这套说辞往往还有不少“麻木的看客”深以为然。
华语乐坛从来不缺伤春悲秋的滥俗小情歌,也从来不缺悦耳动听的乐器音色,但歌曲《伴虎》中体现出的这种思想性,万里无一。
音乐何须懂,好听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