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们的生活也在继续,快节奏的时间里,每天都会有新的事情发生。已经就业的人,为自己的生活而烦恼;创业的人,为自己的生意而烦恼;学习的人,为自己的未来而烦恼;面对每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我们的专科学历却显得尤为弱小,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甚至不知该怎么去面对这个社会,大一的时候,我们向往自由的生活,下课了去打游戏,谈恋爱,放学了去打球,出去玩,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生活的充实且快乐,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所担忧。
大二。一个尴尬的年级,尴尬嘛?尴尬!学到了什么?什么都没学到。有什么引以为傲的本事吗?没有。会什么才艺吗?不会。游戏玩的好能打比赛吗?不能。大二,仿佛一切都变得紧张起来,课程也没有大一那么多了,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去反思,然而,面对大三的实习,很多人无计可施,做在大二的教室里,却在为大三的实习和以后的就业而烦恼,正在这时,脑海里闪过自己当年高考完拿着行李箱和录取通知书,带着期望来到这陌生的城市,上着自己陌生的学校。这个学校是你喜欢的吗?不知道。只知道要进来好好学习,从这里光荣的走出去,成为学校和班里的骄傲。铃声一响,你又坐在这大二的教室里面,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背影,你不禁鼻子一酸,心想着即将各奔前程。
20岁,承载着太多的迷茫,和别人上着同等水平初中的我们,却没有和他们一样考上重点高中,和一群人上着普通高中的我们,却没有和他们一样考上本科,最终来到了这最初并没有考虑过的专科,在专科学校为你提供的专业里,选出了自己喜欢或并不喜欢的专业,回想一下,确实糟糕透了,感觉自己永远都是卡在线上,高中上了普通的高中,大学上了普通的专科,20岁的我们,虽腹有志气,却早已力不从心,后悔自己在别人学习的时候贪玩;后悔自己没有在高考一战成名:后悔因自己的懒惰,逐渐偏离了那个自己梦想的人生。
大二的结束,我们有的人跟着学校去了相应的实习单位,拿着几千的工资,在加上交的实习和培训费用,几乎是所剩无几,我们以为实习可以减少父母的支出,减少父母的压力,甚至可以拿出来一点钱孝敬父母,离开学校才发现,没有人在乎你是否吃好喝好,你工作认识的朋友和你也只是普通的利益关系,拿着微薄的工资,吃着楼下那家便宜的快餐,我们自以为会比父母优秀很多,可现实并不给你一丝机会,但你告诉自己,要努力上进,支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你挺下来了,你没有向父母哭诉实习的累和所受到的委屈。
时间很快过去了。转眼间,你实习了一年了,你大学毕业了。去学校的那天,你看着同学们帅气的打扮,精致的妆容,都无一不在掩饰自己这一年在外所经历的苦,记得那天,你穿着花了好几天工资买的一身新衣服,去见了自己曾经的舍友们,去和自己要好的朋友们道别并在一起吃了饭唱了歌,和自己曾经喜欢的女生告白了,带着满心的怀念和不舍离开了那陪伴自己大学时光的校园。从此正式进入了社会,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工作,忍受着老板的压榨,但你无计可施,残酷的社会里,你一边向父母报着平安,一边吃着泡面赶着老板批给你的稿子。渐渐的,你适应了工作,学会了顺从,也有的人在此学会了经营,开始了创业,各自向自己的前程奔去。
还有一些人,在大二结束的时候,并没有想好自己该干什么,甚至觉得自己还小,不想提前踏入社会,况且对自己的学历并不满意,想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站的更高更远,于是你走上了专升本的道路,拿着自己陌生的课本,深夜复习着微积分,背着英语口语,想着计算机哪里还没有学好,开始着像高三一样的生活,紧张且疲惫,一年之后,你们赢得了自己的成就,开始了自己的本科之路,走向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开始了又一段的大学生活。
其实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所选择的路,或许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自己所选择的,或许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合理的匹配。
我想说的并不是未来有多困难,社会有多残酷,而是想告诫你们和我自己,我们的专科并没有像本科那样的认可度,也没有像本科那样的待遇,更没有本科学习的时间长,我们所应该做的,应该是在大二短暂的一年里,认清自己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选择,并为之努力。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说过:起点可能会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手段、运气之类的因素,在你的人生和事业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因素,无论自己所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并不会决定自己的以后,但身处青年的我们应居安思危,提前努力,为自己的以后铺好垫脚石,找准定位,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才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处于不败之地。
升本过来的,望专科的同学不要放弃自我,选好路,不放弃,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