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了吗你!

前言

截至2023年12月19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期视频,没有之一。这期的初稿由我的好朋友 @李七案 写就,包括包拯的生平、后世艺术形象的变迁,这两个大段落都由他完成。
本人 @久光本光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量修改和增补,尤其增加了许多观点性的议论,最突出的就是BGM为游戏荒野大镖客2插曲的部分(视频为14分钟后,“人心中的青天” 段落)
许多熟悉我的朋友看完这段都表示我的配音终于听得出情绪和自我表达了,这是因为写的时候就很激情澎湃、嬉笑怒骂、鞭辟入里,这期对我后来的文风和配音方式有巨大影响。可以说,直到现在,我每一期都在追求能达到这期【包拯人物志】相近的水平而不得。
我做up的时间不算太长,产出也实在不多。比起视频博主,其实我还是更怀念曾经自居的“写手”身份,一般来说,如果受众有阅读文字的能力,我会认为阅读比起看视频是更高效的方式。但这期是个例外,这期才让我看到了视频这个载体在表达上优于文字的方面(所以你应该也能感觉到在后期我剪片的时候有多放飞自我)

包拯人物志 By久光本光/李七案 文稿全文

北宋时期的名臣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人都在史书和后世的人心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要说到今天谁仍拥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拯绝对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
众所周知,经过无数次艺术作品的加工迭代,包青天的人物画像也变迁了数个深入人心的版本,所以今天看来,这甚至是一个有些脸谱化的人物,但好就好在这脸谱化。
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包拯也许会因此而有些模糊,然而又足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寄托在这模糊“青天”后的是什么样的希望。
他有时候是打坐在开封府大堂的包龙图,对那贪赃枉法,行凶作恶,仗势欺人的,铡刀了断。
他有时候是文曲星下凡,阴阳两界断案,让那正义伸张,善恶有报,生生死死的爱恨情仇得以圆满。
有时候也是无可奈何的北宋文官,看着辽国的岁币愤怒不满,为被权贵欺压的老百姓仗义执言。
但不管是哪一个包拯,都是百姓心中的一片青天。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历史、传说、人心。三个角度出发,拆解这位千古名臣,包拯,包希仁的一生。

01 历史上的包拯:大宋首席喷子

曾经有人说过:“做贪官要奸,做清官要更奸。”
包拯的回应是:“我就是要站着,还把官给做了!”
官场中总有许多隐藏的规则,大宋也不例外。
每年要求的贡品,朝廷一般会下拨足额预算,购买民间特产。如江南的丝绸,川蜀的美酒,还有……端州的砚台!
在文风昌盛的大宋社会,一块好的砚台,价值堪比今天的顶级奢侈品。
端州的前几任知州们都很懂事,他们会把上供所需砚台的数量多报个几十倍。然后宫里要的,如数上交,剩下的和权贵大佬们,三七分成!
包拯来到端州之后却说:“权贵老爷们的砚台不用给!不就是贡品吗?按宫里要求采买就行了!”
他知端州一年,未曾拿过一块砚台回家。
不久,包大人就成了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
职责就是喷人,咳咳……职责就是监察百官,闻风奏谏。
那时的仁宗还太年轻,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将会是怎么样的“疾风骤雨”(物理意义上的)
包大人对付贪官,从不管他地位有多高,背后都有谁。只要发现,就开足火力一波带走。
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贩卖私盐?办他!
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参他!
荆湖南路转运使王逵,巧立名目,盘剥百姓,把税都快收到九十年以后了。 而且此人后台极多,宰相陈执中,贾昌朝,甚至仁宗本人都对其青睐有加。王逵曾有一个下属,是上期介绍过的周敦颐,周敦颐为了反对王逵枉法,差点直接辞官(《宋史·周敦颐传》)
而包大人的态度依旧是,办他!连上七封奏折,甚至连带着批评当时的任官制度。终于将酷吏王逵拉下马。
当时转运使相当于省里的一把手,可谓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彼时包大人不过是个五品官。
我知道一些对北宋历史有点研究的观众,会认为王逵的事迹是虚构的,因为此人后来又重新被启用了,事实上包大人对王逵的评价在《续资治通鉴》中明确有载“行事任性、不顧條制、苛政暴斂、全無畏憚”。在做这个人物志系列视频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些弹幕或评论,将《宋史》、《资治通鉴》中明确有载的内容当成是没有依据的野史,实际上本系列涉及到的也许会产生争议的事件都有做考据,这也是本系列的视频制作进度比较缓慢的原因,大家可以放心观看,以后此类事件也不再单独说明。
顺带一提,包大人后来也任过多地转运使,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这也许为他日后官拜御史中丞时的工作提供了相当多的指导。

包拯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求官员无贪,皇帝也要无私。
可偏偏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无私。仁宗在宠妃张贵妃的一再央求下,想把其伯父张尧佐加官进爵。很多人都认为此人庸碌,不堪大用。
包拯又站出来,仗义执言。
没想到这次一向开明的宋仁宗这次也耍了任性,不予理睬,还“胆敢”给张尧佐继续升职。
包大人对此暴怒上前,洒水车似的开喷。这次是真喷,口水都喷倒了皇帝脸上。仁宗愣是一个字都没说,还答应了包拯的诉求。
这位大宋集团的董事长,包拯不止一次的“得罪”过。
最犯忌讳的一次,应该就是立储事件。
宋仁宗无子,储君之位一直空悬,大臣们的意见都是从宗室中选择合适的继承人。可是问题是,宋仁宗自己不是不能生!
只是他几个儿子不幸夭折。当时年近五十的赵祯也许还想着自己再努努力。好歹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面对百官给出的立储诉求,即便是再仁慈的皇帝,也难免会露出獠牙。
但凡有上谏挑选宗室子立储的
仁宗都会来一句:“那你认为,立谁比较好?”
这招 叫杀人诛心。
朝堂众官,多不敢言。
唯有包拯勇往直前:“臣没有后代,我上书不是为了自己和后代邀宠,只是为了宗庙万世和江山社稷。”
面对这样的老包,宋仁宗只能露出无奈的笑容,嘴里说着:“从长计议。”
仁宗宽厚,一代明君,也许他就是清官包拯,在政治上最大的“靠山”。

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 包拯权知开封府,20年前,在这个岗位上的是我们熟悉的范仲淹。
包大人当然没有当过开封府尹,因为那个位置一般是留给储君的,宋太宗,宋真宗即位前都任此职。
不过权知开封府,也就是实际上管理事务。包拯在职期间,疏通惠民河。发现水患的根本是因为:“中官世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当即下令开始强拆权贵们的别墅,这个时候的包拯名声在外,大部分的达官显贵也不敢招惹,不长眼的几个,自然少不了被老包一顿上书弹劾。
有人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但是有包拯在的开封府,大开正门,百姓可以直至公堂,见官纳状!
只要有理有冤,就自有包大人来还你公道!
百姓们都想下跪高呼:“青天大老爷!”
但是包拯却说:“站起来!不准跪!”
那时大宋的脊梁还没有弯,即使是平民见到了皇帝,也可以不下跪。
自此,东京城就流传了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北宋繁华街道,搭配市井音效,惊堂木的声音转场)
有人说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个守旧派,也是个官场老油条。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大宋朝堂之上身居高位,屹立不倒,而不是像前两集故事的主角那样反复贬官。
其实他只是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当地方官就清正廉洁,体察民情,不掺和朝堂斗争。任监察御史,就勇于上书,弹劾勋贵。
不渎职,也不越权。
守旧派的王拱辰等人都是包拯的朋友,包拯也是反对范仲淹变法的大将之一。但是他却并没有全盘否定庆历新政,也曾提出过自己的改革主张,比如裁撤冗兵,冗官,训练精兵,防御契丹。很多意见都与范公不谋而合。
包拯也积极推荐杨紘,王鼎,王绰,出任转运使。他们可都是所谓范仲淹“改革派”的人,但是只要对付贪官污吏,为民做主,就都是他的朋友。
也许在包大人的心中,派系,党争,都没有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只有三件事:“贪官要参,皇上要谏,百姓要有地方申冤。”
他或许没有苏东坡的千古才情,惬意洒脱。也没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所拥有的或许仅仅是一股凛然正气。
嘉祐七年(1062年)七月,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自吊唁,并缀朝一日。
斯人已逝,但正气长存。老百姓们爱戴包大人。汴京城里,也到处流传着他的故事。
直到许多年后,繁华的东京粉碎在马蹄之下,包大人的故事仍在不断地改编演绎……
(播放:“驸马爷近前看端详”至“在爷的大堂上”)

02 艺术上的包拯:阎罗老包在此

包拯去世两百多年后,他的形象逐渐开始神仙化。
这时,由九妹完颜构创立的南宋政权已经覆灭。元帝国等级森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有首歌唱的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但强势的政权让百姓看不到丝毫的希望,他们只能去幻想。于是以公正廉明著称的包拯开始被加工神化,在元杂曲之中,包大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主持正义,为民伸冤。成为了大家聊以慰藉的幻想载体。
元朝的统治者们看不见的是,这神人包公幻想后聚积的是什么,滔滔怒火!(怕里有怒)
仅仅百年,天下皆反!一个叫朱元璋的硬核狠人把蒙古政权赶回了大漠,还有个治好了侄子精神内耗的朱棣,让整个大明朝傲立于四海八荒。
不过天下终究没有万年绵长的盛世,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官员、士绅、地主,成为了压在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于是,那个神人包拯又回来了。在明代小说《龙图公案》中的包拯更加神通广大,他是日断阳夜断阴的星宿下凡,上至玉皇大帝,下到阎罗鬼王,无不对包大人有求必应,甚至连地方神都要听从他的调遣。
不过真正将包拯形象彻底补全的,还是在清朝中后期的《三侠五义》。
在这本小说中,包拯拥有了法器“开封三宝”,分别是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用于探查案情。
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被放置在开封府的大堂上!南侠展昭和开封师爷公孙策是他的左膀右臂,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伴于身侧。
配置齐全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将那蝇营狗苟,作奸犯科,仗势欺人之徒,推上铡刀,送入黄泉。
这里讲一个题外话,《三侠五义》可以说是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让被演绎到巅峰的清官形象的包青天和杜撰的展昭,欧阳春,白玉堂等人的侠义精神进行碰撞,诞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个人认为,后来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很可能是受了这部小说的影响。
除了小说之外,在中国的戏曲史上,包青天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从南到北,从京剧到秦腔,到处都在上演着包公的故事!
甚至包大人还拥有着自己的专属脸谱,漆黑如墨,是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象征。也是故事中,文曲星和武曲星相互投错胎的“证据”。脑门上的“新月”被称为“太阴”,是包大人日夜断案,通行阴阳的凭证。
(霸王别姬,开头黑白北平画面)
时代越是黑暗,百姓们就越需要包大人。世道越是艰难,包大人的神通就越发广大。在京剧最红的那个时代。包公戏让百姓们拍手叫绝,再一次成为了混乱时代里的幻想和寄托。
不过黑暗终将远去,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让我们把时间直接拨到1993年,我国台湾地区制作播出了划时代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
这部包青天热播的时候,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正是岩里政男。使得黑金政治愈演愈烈,官场腐败横行,大量的黑道分子得以乘风洗白。周朝先的原型之一,也是在这时成功上岸。整个台湾社会民怨沸腾,所以包大人又要登场了。

这部41个单元,累计236集的鸿篇巨制,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拍摄完成。然后在台湾爆红,成为现象级电视剧后,又被tvb引进,直接拿下收视冠军。
电视剧版的《包青天》融合了小说和民间故事,形象丰满,故事全面。基本奠定了现代观众对于“包青天”这一ip的认知。这里单拎两个人物出来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大反派庞太师,很多人都以为他的原型是庞籍。虽然庞籍和范仲淹等改革派关系密切,但是前面我们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上的包拯向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就算是革新派的人物他也会举荐。所以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死对头。只是因为庞这个姓氏,就让名相庞籍成为了一个千古大怨种。而庞太师的真实原型应该是前文中讲过被包拯弹劾的张尧佐。

第二个是好队友八贤王,此人原型应该是赵德芳和赵德昭兄弟的集合体。
据司马光《涑水记文》说太祖驾崩时,宋皇后急令内侍王继恩召秦王德芳(太祖的儿子)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太祖的弟弟)。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作为本来应该的皇位继承人,德芳就成了备受同情的对象,而他的兄长德昭则传闻被宋太祖御赐过一把金锏。
在杨家将,包青天等北宋背景的故事中,八贤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浓墨重彩的描写。比如很多人熟悉的《狸猫换太子》。

《包青天》是将近千年在民间流传,故事演绎,戏曲改编的包拯形象,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总结和加工,这个ip在整个华人文化圈,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不过当时在我们这儿遇到了另外两部bug级的神作《我爱我家》和《三国演义》,所以成绩虽然也很好,但收视率第一就肯定没指望了。
直到2000年,包大人才靠着《少年包青天》的大胆改编,重新出圈,在80和90后的回忆中掀起惊涛骇浪。(少年包青天开头bgm)
传统的包拯已经被玩到了巅峰,所以故事就从少年神探的视角展开。故事取材自《金田一》,但是人物的形象却是三侠五义的改造。
包大人成功年轻变帅,保留正义感的同时强化了智力属性。虽然也有正义凛然和为民做主之心,但是剧集的真正精彩之处都变成了悬疑和推理。算是在原本已经跑了一千年的赛道,突然急刹转了个弯。
我认为能有这样的变化反而是好的。包大人依旧是青天,依旧是矢志不渝,依旧是为民请命。人物内核其实没有变。
时至如今,包拯的形象早就和历史上的相差甚远。包大人是老百姓们共创的角色,他所承载的本就是百姓之心。因此“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这一理论,在包大人的身上并不成立。
(转场音乐:无愧于心,每次转场留一点时间)/(最后没采用这个bgm)

03 人心中的青天:但愿明镜高悬

不管是在史册里,在故事里,还是在人心里,包拯都是正义的化身。
我在制作包拯这期内容的时候,采访了很多人。
有人问我:“历史上的包拯,真的也是刚正不阿的人吗?”
我说:“是”
他却说:“那我不会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
我想他一定更愿意当祁同伟的亲戚,其实很多人想要当祁同伟的亲戚,还有的人自比严世藩,要帮他的首辅老爹严嵩撑起大明朝的戚风惨雨;
祁同伟和严世藩们,对自己做过的事,也总有各自的理由。
严世藩说:我爹已经把我该吃的苦,该遭的罪都经历过了!你们十年寒窗,凭什么换我几代家业?
祁同伟说:寒门难出贵子,为了出人头地我付出了那么多。不就是想让我们村的狗,都能吃上一口皇粮?
能上天入地横跨阴阳的包青天并不存在,而祁同伟和严世藩的故事,却在历史的长河里换着花样地反复上演。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却每天都在胆战心惊呢?他们在害怕什么?难道是良心发现吗?
历史开始模糊,形象也在变迁,但有的东西却从没有变过,人们对公义的向往依然热烈而朴素,那些为民请命愿意主持公道的人在哪朝哪代都依然存在。

我想说的是,我亲眼看到了那三口现实中本没有存在过的铡刀,正正立在开封府的大堂。有些稍微“聪明变通”一下就可以平安顺遂的人,却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百姓心中有一片青天,铡刀之下没一个冤魂。

(播放《让子弹飞》Let The Bullets Fly)
咚!咚!咚!
“没铡到?”
“让铡刀飞一会”
这三口闸刀代表的不是皇权、贵族、救世主,而是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电影原始镜头)